來源: LuisdeBethenCourt@flickr,CC BY 2.0 大家都想去考公務人員,就是因為職場這條路愈來愈難走。即使幸運找到工作,也不能保證能做幾年,更別提能做到退休了。市場環境的變化愈來愈快,就連企業都沒把握能撐幾年,就像曾經世界第一的手機廠商NOKIA,當智慧手機出現後,才沒幾年功夫NOKIA就煙消雲散了,那身為員工的我們,又該如何面對如此現實殘酷的環境呢?
還有人記得早期儲存電腦資料所使用的5.25吋1.2MB的大磁碟片嗎?大約有十年的時間,大家的電腦桌上,像書本一樣,都排著一盒盒的磁碟片。到了1980年代磁片縮小了,外殼變硬了,容量卻變大了,大家很快的開始擁抱3.5吋1.44MB的小磁片,而拋棄了5.25吋磁片。
生產磁碟片的廠商們莫不努力的研發如何讓磁片更耐用,或是讓磁片容量更大,很可惜成效不彰。如此發展了約20年的時間,CD問世了。CD的容量是磁碟片的數百倍,讀取速度則是更快,而且沒幾年功夫,價格就跌得比磁碟片還便宜,磁碟片瞬間消失,大家電腦桌上取而代之的,則是一疊疊的光碟布丁桶。
但曾幾何時,現在還有人在用光碟片嗎?恐怕就連隨身碟都很少人在用了吧!需要給別人檔案時,直接傳送就行,大家都把資料存在硬碟中,外接式硬碟的容量隨便都是以TB來計算,而且輕巧方便、價格不貴。甚至不少人的資料都已經存放在雲端,等有需要時再下載,或是根本就不需要下載,直接在雲端上操作更快。在這短短的近十年間,其變化之大遠甚於過去數十年。
在我們感嘆科技進步,享受科技便捷之餘,是否曾想過,這些在時代巨輪中做出貢獻的公司,在技術更迭後,它們都到哪裡去了!更重要的是,我們是否曾經想過,如果我們是這些公司的員工,遇到技術改朝換代時,又該何去何從呢?
然而事實上,現在的產業與科技結合得更深,變化得也愈快,眼前的處境似乎要比前人來得更加嚴峻,因此眼前這一代工作者,更該要有危機意識,更要做好未雨綢繆的準備。
知識會折舊,專長會消失
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說過:「在知識社會,知識僅存於應用之中。」、「知識社會的知識,必須應用於行動之中才算是知識,因此知識的重要性要看它被用於何種情況而與其內容無關。」、「知識是工具,因此其重要性和地位依賴於所進行的任務。」
無法應用的知識不算知識,缺乏需求的專業沒有價值。自己多年歷練累積賴以為生的專業,很可能在產業結構改變、技術變遷,或是公司發展方向轉變時變得毫無價值,而這些變化很可能發生在一瞬之間。
IBM不做硬體改做軟體服務;蘋果原本做電腦,後來卻變成手機製造商;原本生產主機板的華碩後來改做電腦、最終也踏入手機製造的行列;蓋房子的跑去開飯店;生產食鹽的跑去賣化妝品;郵局賣起保險來;就連開計程車的也開始涉入旅遊業。事業經營危機四起,只能順應環境,隨機應變。
員工只是公司的棋子
市場環境改變,企業為了生存不得不改弦更張,另謀生路。那麼員工呢?要公司照顧你一輩子嗎?就連日本的終生雇用制現在都幾乎做不到了,更何況是我們大多把員工當成本而不當資產的企業。那要公司負責培養自己第二專長嗎?你曾見過有人參加鐵人三項比賽,騎完腳踏車後,會扛著腳踏車一起跑馬拉松的?
自己的國家自己救,自己的道路自己開,自己的責任自己扛。當企業不開車改開船時,只會去找有經驗的船長,是不會冒險讓司機去開船的,免得大家一起葬身海底。即使企業願意培養員工,但在企業轉型時,絕大多數的員工仍多是抱持著抗拒的態度,即使公司給你機會,你也未必會接受,更遑論是否學得起來,或是需要花多久時間來學習了。
其實員工只是公司的棋子,當棋子無處可下時,就只好閒置或是放棄,要避免發生這種狀況,就要讓自己成為活棋,無論身處各種情況,都能有發揮的機會,這樣企業自然會重用你。要成為最有用的活棋,方法無他,就是自己平時要多方的充實自己,吸收各種知識,配合公司發展學習其他專長,而不是事到臨頭再來臨時抱佛腳。
姑且不論企業會遇到產業大轉變,就連一般企業只要持續成長,都很容易遇到員工專業不足或不符而遭淘汰的情境。例如某公司原本只蓋透天厝,工程師最擅長的就是蓋個三、四樓的透天住宅,但公司業績逐年成長,只蓋透天厝已無法滿足公司成長的需要,於是決定開始興建高層大樓,這時原本只會蓋透天的工程師懂得如何蓋大樓嗎?有經驗嗎?如果你是公司老闆你會怎麼做?那如果公司因為市場競爭,開始改蓋科技廠房時,這時你又懂得如何蓋嗎?來得及成長嗎?大家試著捫心自問,如果這時你是老闆,是會放手讓員工一搏,還是會另請高明。
不要以為只有技術人員會遭此情境,許多公司一旦開始規劃上市櫃,財會單位幾乎都會立刻開始大換血;企業一但改採網路交易,業務人員就會銳減,券商的營業員在開放網路下單後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生產一但自動化,需要的就不再是作業員,而會是技術員,更可怕的是一旦工業4.0完成,工廠中到處都是機器人,就連技術員都不再需要。
難道沒有人能順利的跟著公司的腳步成長,或是隨著公司轉型,自己也順利的跟著轉型嗎?當然有,但比例很低就是了。唯有做好準備、有能力學習、願意接受改變的人才有機會生存下來,否則就只能眼睜睜的被職場淘汰。
其實企業不是不願意帶著舊員工往前衝,事實上舊員工有其優勢:值得信賴、了解公司、彼此有默契、有一定的能力,只要能再具備公司未來所需技能的基礎,願意配合公司政策、有學習能力,那麼公司其實只需尋求外界顧問的協助,也未必不能順利的成長或成功轉型。因為若是去找不同領域的新人,其實風險也不小,你又怎麼知道公司不會找錯人。
創造自己被利用的價值
老闆跟會計師、證券商開完會後,終於決定要走上市這條路。輔導券商列出了一堆未來要執行的任務清單交給老闆。老闆拿起來仔細的瞧了又瞧,然後搔著頭說:「啊這是要找蝦咪郎做?」
這一大堆上市要執行的工作,公司裡根本就沒有人會做,就連寫個營運計畫書也從來沒有人寫過,但券商的建議卻很簡單,就是「趕緊找人吧!」
小張因為過去剛好曾寫過這個產業的營運計畫,就這麼被錄取了。進公司後也馬上就加入了上市櫃團隊,孜孜不倦的往上市的路前進。
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公司終於上市成功。當大家還沉浸在歡樂的慶賀聲中,上市小組解散了。這其實並不怎麼稀奇,功成身退理所當然,但為了上市所新招募的人員該怎麼辦?沒意外的,不久後人員就開始陸續離職,有些是自覺沒有發展空間而離職,但大多數是被形勢所迫,黯然離開。
小張所待的單位直接被裁撤掉,公司的態度可是再明白不過了。幸好小張對電腦很有興趣,平時自己就常研究電腦程式,也常協助公司MIS規劃,或幫同仁解決一些電腦上的問題,大家都知道小張的電腦程度很好。公司上市後,老闆覺得要面對未來更嚴苛的競爭,公司必須更進一步的電腦化,就想到小張剛好可以調去負責MIS部門。
系統建立很費工夫也很不容易,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一旦系統建置完成後,事情可就完全不同了。開發的人力一下子多了出來,只需要少少的人來負責系統維護,而且所需要的技術也不高。小張是部門主管,也是系統最主要的開發者,系統完成後,就顯得無所事事了。
有不少公司當系統建置完成後,因為不願負擔閒置的人力,經常會要求MIS自行對外接案來養活自己,否則就只好資遣多餘的人力。小張感到危機四伏,想想這個單位再來應該是待不了多久的,應趕緊為下一個位子找出路才是。而正在擔憂時,老闆把小張叫過去,本以為老闆會要小張另謀生路,卻沒想到老闆竟是要小張負責協助處理公司轉投資事宜。
會這麼戲劇性的安排,是因為公司在上市後老闆的經營方向有了很大的改變,上市前苦幹實幹花了那麼多年時間才好不容易有這麼一點點成果,但沒想到的是上市成功後,才花一、兩年的時間股價就翻了幾倍,公司資金氾濫,老闆充分體會到以錢賺錢的速度要比經營企業快得太多,於是投資就變成了老闆的最愛。
而小張原本是商科背景,畢業後也曾在金融業小待過一段時間,在上市的過程中,除了負責營運計畫書的撰寫外,也因財務單位人力不足,協助部分財務上的事情,因此經常有機會與會計師及券商溝通及討論,也經常向之請益,正好可以從中學到不少東西,所以在上市的過程中小張的財務能力也得到大家的認同。正因如此,老闆才會想到可以讓小張來處理投資的事情。
只是小張最後沒有接受老闆的安排,因為在擁有這些資歷與專長後身價高漲,外界不斷的在向小張招手,如果可以有更好的待遇與更大的空間,那麼換個跑道又有何不可!
員工是公司最寶貴的資產,但千萬不要成為閒置資產
世界變得很快,科技變得更快,科技公司需要的專業技能也跟著改變得非常快速。當科技進步得愈快,市場就改變得愈大,要能在職場屹立不搖,只單靠一項技能很難走得長久。要有像變形金剛隨時變形的能力,能夠不斷學習,預見公司未來成長的需求,隨時跟上公司成長的腳步,不放過任何機會,隨時充實自己,才能順應環境發揮新的專長。
否則,即使當時的你是公司最倚重的人才,一旦公司方向轉變,昨日的人才只能成了閒置資產,唯有自己努力創造被利用的價值時,才有機會重新成為公司最寶貴的資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