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比到職更重要新鮮人第一次上班擔心衣服怎麼穿,證件要帶那些,深怕試用沒通過,戰戰兢兢地想給公司一個好印象,所謂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但一到要離職時,卻經常是滿腹抱怨、口出惡言,要不就是來個不告而別,以為不幹的最大,卻不知這時常會對未來的工作造成極大的影響!

謂「老王賣瓜,自賣自誇。」買東西總是怕廣告不實、虛誇功能,深怕買到名實不符的產品,反而花錢找罪受,所以在購買前通常都會盡量上網搜尋一下,看看大家的使用經驗作為購買的參考,那麼錄取新人呢?

面試主管未必都對面試的結果有把握,即使面試的功力再高,也難保不會看走眼,那麼何不驗證一下求職者過去的經歷,徵詢一下求職者過去的公司,就能降低風險、多一層保障。

台語說:「世界沒多大,大家相遇得到。」在職場上大家都在同一個產業的圈子裡,這個世界就更小了。記得在金融業時,同事請假偷偷的去了幾家公司應徵,回來後卻嚇得要死,怎麼那麼巧,去面試的這幾家公司的面試主管都跟我們公司的主管熟識,有些還根本就曾經待過我們公司,最誇張的是有次面試時一進到主管辦公室,竟然看到主管桌上就放著印著我們公司Logo的筆筒,真是嚇得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

好聚好散,免留後患

有人說政治人物下台比上台困難,下台的身影也比上台更重要。同樣的,離職也比到職重要,到職易準備,離職難控制。要離職總是有原因的,好聚好散並非沒有但總是少見,若是好端端的沒事,幹嘛要離職。要離職通常都是因為公司沒前途、制度不完善、老闆沒天良、主管難溝通、工作量太大、薪資又太低、同事難相處、環境太惡劣、福利大縮水……,總之就是一切都是公司的錯,這麼爛的公司那能不離職。

因為一肚子委屈就難免到處抱怨,因為隱忍太久就難免一觸即發,因為無心戀棧,就難免工作怠惰,最後大家撕破臉口出惡言不歡而散,那你想當你有可能錄取下個工作,萬一對方來徵詢前一家公司的意見時,你想你的新公司會聽到些什麼?

所以為了自己未來著想,即使滿腹委屈也沒必要得罪公司,平白給自己樹立敵人,更何況通常你認為都是公司的錯,而公司卻幾乎都認為是你自己有問題

人員離職,落井下石

人們都很容易為自己找理由來保護自己,你以為離職受傷的是自己,卻沒想到老闆或主管們也認為他們受到很大的傷害,這話聽起來像是笑話,但發生的機率卻不低,尤其是能力愈弱的主管愈嚴重、自信愈差的主管愈易發生,可惜的是這類主管卻占了大半。

員工離職難免抱怨連連,稱公司這裡不好、主管哪裡不佳,如果易地而處你能不受傷害嗎?員工離職的動作看在老闆的眼中就是否定公司給公司打了個不及格的分數,對主管而言就是對他投下反對票,就算離職員工沒有明顯的抱怨,自信較弱的老闆或主管心裡還是會覺得受到傷害,甚至我曾遇到過不少老闆,即使是小職員離職都會認為對他是一種「背叛」,蛤!有那麼嚴重嗎?沒錯,這個世界經常就是那麼的誇張。

所以為了扳回自己的顏面,修補自己易碎的自尊心,很多老闆及主管們在員工離職後會刻意的說員工的壞話(即使事實不是這樣),用對自己有利的觀點解釋一切的事情,所以這時如果下家公司打來徵詢你過去的表現,正好就成為發洩的出口。當遇到這樣的老闆,離職時就須更小心地處理,才不會惹來無妄之災。

影響不只一時

不要以為現在的職位低,工作也不怎麼樣,不會有什麼影響就可以率性而為。曾經有個例子,當初在公司惡搞,弄得烏煙瘴氣的,公司好不容易才把人請走,沒想到七八年後,當時的主管竟然接到別家公司的徵詢電話。

為何經過這麼多年還有人會徵詢這麼早之前的工作呢?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大家都有同學、都有同事、都有朋友,大家也都會換新工作,而且很容易都在同一個產業,在同一個地區,同產業的人尤其是主管,還有很多同業交流的機會,所以很容易認識你之前待過公司的人,就很容易徵詢了。

就像前面舉的金融業的例子,早期國內金融業的公司非常少,尤其是民營的公司,所以人才也相對的少,後來金融業開放,新銀行紛紛成立,高階主管當然都是從老銀行挖角,於是各個新銀行的主管階層很可能過去都是同事,彼此都熟識,所以要互通訊息就很容易了。

證券業也是一樣,當初你可能只認識一、兩家券商的人,後來券商颳起購併風潮,造成人才大搬遷,一陣五胡亂華後,造成人員各處散佈,結果就是幾乎家家券商都可能有認識的人,你說誇張不誇張。

留下好印象幫助更大

離職留下壞印象,可能對未來造成傷害,但如果離職時給公司留下好印象,說不定哪天也能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

有個大學畢業沒多久,在電腦業做個基層工作的妹妹,後來不知怎麼的到美國去念書了,畢業後就留在當地找工作。因為之前沒什麼工作經驗,所以在履歷表的可徵詢對象欄位中就留了多年前在台灣工作時主管的電話,最沒想到是,對方竟然真的就打越洋電話來了。

您好,請問是某某某嗎?我這裡是XX銀行美國XX分行的人事單位,不知您是否方便,我們想對最近的求職者某某某徵詢您對他的看法。

還真是被這突如其來的電話給嚇了一跳,沒想到這小女孩好幾年後竟然轉行到金融業了,當初她待的時間不長,雖然沒做什麼重要事情,但態度很認真,離職的過程處理得很好,交接也很順利,給大家留下一個好印象,於是這位主管就跟對方說,「雖然她當初做的不是金融業,在職的時間也不長,但仍是可以看出他的能力與工作態度,因此很樂意推薦。」在談話結束前,這位主管稍稍補充了一下目前任職的公司與職位,對方一聽原來也在金融業上班,有相當豐富的資歷而且職位不低,於是就很滿意的結束這次談話。當然,這位小女孩也順利的得到了她在美國的第一份工作。

最不可得罪的是人資

有些員工可能因為對主管或公司不滿而離職,於是在離職的時候就常會把情緒發洩在離職程序上。或許程序不爽辦來個不告而別、或許交接不完全、或許該繳回的證件或該填的文件未完成……,而其中最糟糕的就是直接嗆人資,這是最不智的表現。

離職手續一般都是由人資單位來負責,大多都希望彼此能夠好聚好散,順利完成手續,如果你有委屈,人資大多願意聽聽你的意見,然後再適時適度的表達,扮演潤滑劑的角色,但要是離職者的情緒過大,遷怒於人資,那可就麻煩了。

人資是最常接到別家公司招募徵詢的單位,因為彼此都是人資單位所以好溝通,有時求職者也未必會提供可徵詢的對象,那麼當然就只好問人資,而且即使求職者提供了可徵詢的對象,有時人資在徵詢時還是會去詢問對方公司的人資單位,因為這樣比較能夠得到較為客觀的答案。

一位好的人資通常不會刻意斷人生路,很多人可能因為過去表現不佳受到教訓後而痛改前非,有些人可能過去程度不好,但幾年後突然開竅了而突飛猛進。所以人資大多不會跟對方說不好的事情,最多點到為止,盡量用正面的角度來解讀事情,但一旦離職時得罪了人資,事情恐怕就不一樣了。

勿晚節不保,要逆勢操作

也有不少的人在離職前一直忍耐,一直等到遞出離職申請書後,整個人就像脫韁的野馬,突然間變得勇不可當,無畏無懼的,整個人的表現跟過去判若兩人。人都還沒走,主管說的話就開始不甩,手上的工作無限期的延長,心情好時請假不來,心情不好時更該請假休息,把過去好不容易費心建立的一點點工作態度,頓時間破壞殆盡。

遞出辭呈後無心工作,時間一下子多了出來,無處打發就只好到處找人聊天,那能聊什麼呢?旁人不用聽用肚臍眼想也知道,不外就是給自己的離職找合理的理由,即使那是真的,公司也難於接受。一個願意接受建言會改善的公司,不必等到你要走了才開始察納雅言,只會認為你自己要走就算了,還要妨礙別人的工作,影響別人的士氣,真是罪該萬死。

對於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未來沒必要早早的就樹立敵人,即使是家爛公司要是也能轉化成對未來職涯的助力豈不更好,所以離職時千萬不要不留情面、恣意批評。倒是可以感謝公司的照顧與培育,是自己能力有所不足,無法給公司帶來更大的貢獻,才需要到外面多加歷練,希望未來能夠有機會再為公司效力。並且離職前反而比平時更努力,甚至加班把手上的工作全部做完,讓主管無須擔心後續接手的問題,對於自己的離開讓別人只留下婉惜,而沒有怨言,想要造謠生事都困難。即使自己過去的工作表現未必真的理想,一個好的離職態度,在最後給大家留下一個好的印象,還能扳回一城,何樂而不為呢?

在佈滿荊棘的職涯道路上,最好能夠多交朋友少樹立敵人,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現在忍一口氣就能給未來減一分阻礙,眼前多出一點力就能對未來多添一分福氣,要緊的是自己的未來。留不住人才沒有競爭力的公司,市場自會將之淘汰,不差自己多餘的口水,不要讓眼前的挫折成為未來的遺憾,怎能不更加留意自己離職的身影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凌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