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K令人惱為什麼現在社會新鮮人的薪水只有22K?是誰說只領22K的,也有人拿到35K的offer還說需要考慮呢!可是竟也有老闆說只願意給15K。有人說這是供需的問題,有人說這是大學浮濫所造成的結果……,那到底22K是怎麼造成的,又產生了什麼結果,社會新鮮人又該如何來面對22K呢?

府提出22K薪資補助方案,原本是好意為畢業三年內還未找到工作的人,以實習之名企圖創造短期就業機會,這個「95-97學年度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實質上雖然發揮了部分效用,但其所引發的後遺症卻對社會新鮮人造成更大的傷害,且持續延燒至今。

許多企業的主管們都有個共同的感嘆,就是現在要招募新人,要不是沒人來應徵要不就是素質太差。企業用32K都找不到人了,更何況用22K,這豈不是笑話嗎?而且重點是,願意接受22K的人通常能力素質都落差太大,很難加以任用,所以對這類的企業而言,22K的問題幾乎是不存在的。

這點其實不難理解,把它反過來看也是一樣的。如果你今天是台清交的高材生,42K可能還有點吸引力,32K恐怕就不屑一顧了,那麼22K簡直就是開玩笑。好,那不提國立大學的高材生,若是一般普通的大學生想要找個28~32K的薪資,若不談特例,總還算合理吧!所以一般程度的大學生對於22K也應該不會列入考慮才對。只是經濟過度不景氣,有經驗的人都被迫休無薪假了,那沒經驗的新鮮人又該如何能找到工作呢?

經濟不景氣,企業為降低成本只好縮減人力,各企業輕則凍結人事,重則開始裁員,工作機會本來就在減少中,許多人找不到工作是必然的事情,尤其是剛畢業沒多久的社會新鮮人。這時我們英明的政府為擴大就業,可惜沒本事創造工作需求,就只好拿人民的納稅錢來樂善好施補貼企業,企業不必花一毛錢,連稅都政府幫忙繳,這樣好的條件,企業總可以多用些人吧!也就這樣,22K的禍害就開始蔓延開來了。

企業用人的成本並不是只有薪資,新人需要培訓過程、還會增加主管的管理成本以及錯誤風險。企業如果用錯了人,除了看得到的費用外,還會影響別人工作,拖累原來的戰力,甚至出了錯還可能造成損失。因此,站在主管的立場上,除非是合適的人,否則即使不用付薪水都沒有多用人的意願,因為多用無效益的人,只會給自己增加麻煩、製造困擾。

就像是有些公司只要下班後就會趕人離開,不希望員工留在公司加班,這並不是因為公司體恤員工怕員工太辛苦,而是因為加班是有成本的,這個成本指的並不是加班費(大家都搞偽責任制很難有加班費),而是電費等相關費用。如果大家都一起留下來加班倒還無所謂,最怕的是只有少數幾個人加班,卻要開整間辦公室的空調,這就不划算了。

沒有人力需求的企業,即使不用付薪資也是沒必要浪費水電去養個閒人,更何況人要是閒閒沒事幹就怕會惹事生非,所以只有本來就有需求的企業才會用人或是原本迫不得已被精簡掉的工作才會再找人,而不管是哪一種原因,政府願意提供免費的人力,企業當然都是舉雙手歡迎。

那麼接下來呢?這些沒有進入障礙,學習曲線短的低薪工作,被政府這麼一攪和,原來願意用高於22K薪資的企業改採用了22K方案,低薪取代高薪成本立即降;原本屬於高中職學歷工作的薪資,現在大學畢業生也能接受,自然也不難勝任,於是企業就學會了一件事——其實這樣的工作只要付22K就夠了。

事實上,就業市場薪資水準的資訊未必那麼透明,即使某些企業用低薪找得到人,其他企業也未必知曉而進而跟進,但政府這麼登高一呼,22K立即透明化,企業遂立即跟進,從此便萬劫不復了。

於是政府22K方案所造成的結果,就是原本24~28K左右薪資的工作統統都變成了22K且也照樣有人做,而原本找不到工作的人依舊是找不到工作,然後願意付32K仍找不到人的企業,則是繼續的找不到人。

是這個社會病了嗎?

曾經在號子打掃的阿桑,月領超過40K,曾經MBA才出校門就年薪百萬,曾經土木建築畢業的學生只要願意到營造公司,則開價就給,曾經建築工人必須當天發高額現金,否則隔天就看不到人直接到別的工地去了,曾經……,曾經的情況太多了,曾經買DRAM股大賺,但現在呢?曾經兩兆雙星,現在卻落入四大慘業,每個行業幾乎都曾經風光過,同樣現在呢?

因為現在的老闆剝削勞工……,但又有那個時候的老闆不剝削勞工;景氣不好時會剝削勞工,但景氣好時也照樣有老闆會剝削勞工,好老闆不常見,壞老闆卻處處可見。

曾經看過在雲林鄉下的某工廠,因為台灣工資過高沒有競爭力,工廠營運不善造成嚴重虧損,若再增加人事成本恐怕就要關廠大吉,因此作業員的工資大多不到22K,還沒有勞健保,這麼惡質的條件,卻沒有人去檢舉,反倒人人積極的爭取工作機會,怎麼這麼奇怪啊!

有天一大早就下起大雨,到了工廠門口一看,乖乖!停滿了歐美進口名車,一問之下才知道竟然都是這些沒有勞健保、工資低廉的作業員開來的,真是吃驚得給他差點不支倒地。原來大家來這工作,為的不是那微薄的薪資,而是能夠出來工作就好,因為這樣就可以不必留在家中當媳婦,避免跟婆婆起衝突,所以大家還很樂意加班呢!

所以現在願意接受22K的人就是因為家境太好了嗎?這當然不能這樣說,反倒是很多企業還抱怨時下許多年輕人因為家境太好,從小沒吃過苦,自己又沒本事也不願太努力,所以只要稍微有點辛苦或是薪資稍差的工作就完全無法接受,又何必為了那麼點薪資而如此勞累呢,反正也不缺那點小錢,因此22K根本就免談。

曾經刊登人力銀行找工程師,結果竟然沒人投履歷過來,後來改登個助理工程師,履歷就像水庫潰堤似的湧了進來,不只是大學生就連碩士生也蜂擁而至。結果一面試,大多一問三不知,程度可說是差得可以,但偶而也會出現極少數程度可以勝任工程師的人,那他們為何不去應徵工程師而只來應徵助理呢?又為何有能力的人不去應徵較高職位的工作,而願意接受職位低、薪資低的工作呢?

有些對自己沒有信心,或對自己能力認識不清的人有可能會願意接受22K的工作,還是很多原本就能力不足的人,就只適合做22K的工作呢?

會造成22K原因很多,雖然22K是由政府喊出來的,但卻是由企業造成的,只是若是大家不願接受,22K也一樣成不了局面。但事實卻是你不接受自有人接受,只是願意接受22K的人必定有他的原因,有可能是自願,但絕大多數的人卻可能是很無奈。

供需失衡

什麼樣的企業要用願意接受22K的人,又什麼樣的人願意接受22K的工作呢?如果說22K找不到人才,那麼為何又有企業要用22K的人呢?

因為22K找的不是人才,人才也從來都沒有22K的問題

除非是政府或是人為刻意操弄,否則只要談到價格,永遠是供需問題。所以22K是供給遠大於需求所造成的囉,因此薪資才會一路下滑,那為何許多企業又大喊找不到人呢?

人才的供需是有專業與等級上的差異,企業對22K工作等級的人才需求不大但供給卻很多,所以是供需失衡;而企業對32K以上的人才需求很大卻供給不足,也同樣是供需失衡。而且薪資愈高的職位供給則愈是不足,所以企業才一直說願意付高薪找人,但就是找不到人,還抱怨人才素質差;相對地,許多人因為一直找不到工作,而願意接受22K,甚至即使願意接受22K也仍舊是找不到工作。

不知是需要一般以上能力工作的需求增加了,還是一般以上能力的人才供給減少了,或是二者皆而有之,總之,只要有能力,找工作就不會是什麼大問題,所以這也就沒什麼好談的,問題是能力較差的這個族群該怎麼辦,這才是22K引發的問題。

所以,只要22K的人願意強化自己變成人才,不就能擺脫22K的魔咒了嗎?只可惜問題也就在此。願意接受22K的人是不可能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甚至想精通一樣都很困難,雖然其中部分可以藉由努力學習來提升自我,但也不少願意接受22K的人即使再努力,也變不成32K的人才,更甭提42K以上了。

這群弱勢者,沒有太多的選擇機會,沒有多少的談判籌碼,同樣的工作不管企業是提供26K、22K或是20K,恐怕都只能默默地接受,而台灣因應經濟成長、產業轉型,這類低階工作只會愈來愈少,弱勢的人只會更弱勢,而沒有競爭力的企業為了生存只會更用盡手段的來降低成本,情況就只會更糟。

當今社會兩極化發展、財富分配兩極化、企業經營也兩極化,只是人才需求卻只往高階發展,低階人力需求在一個走向已開發國家的社會中,只會愈來愈少,這不是企業的能力所能解決的,是需要政府的力量才能處理,若是不能創造低階人力的工作需求,就必須有效提升人力素質,顯然的這兩項我們都沒做好。而最可悲的是若想要期待政府協助、期待企業改善卻無異於緣木求魚。

提供22K的不是好公司

一個有發展的企業願意支付合理的薪資,才會留得住人才,而一個刻意壓低薪資,剝削員工的公司勢必留不住人才,營運自然不好,而營運愈是不好就愈可能再壓低薪資,一個走向負面循環的企業,怎麼可能會是好公司。

因此,在面對一家刻意壓低薪資的公司時,很明顯的這就不會是一家好公司,既然不是好公司,拒絕它就不會覺得可惜,畢竟不可助紂為虐。只是,要是一直找不到工作也不是辦法,生活有壓力,生命要繼續,也只好忍辱負重了。

只是在無奈接受前,是否先想想,自己真的已經很努力地在提升自我的能力了嗎?是不是拿出紙筆來,詳細列一下在這段求職期間曾經為自己做了哪些努力,為自己的能力投資了那些?實質上又學到了什麼?能否明確的說出來自己具備那些技能呢?

還是整日只會唉聲嘆氣,拿22K當藉口,怪政府無能、社會不公、企業不義,把時間花在等待天上掉下來的工作機會,而不把時間花在自我充實,否則即使景氣回春,企業提升薪資水準,也仍是沒自己的份。

自助人助

社會是現實的,改善是緩不濟急的,更可能改善不了還每下愈況呢,唯有自己努力才有機會。

n   提升能力

所以要免除22K的困擾,一個是提升自我能力,有些人並非資質太差,而是努力不夠,積極的提升自身能力,認真踏實的去再進修,參加職業訓練,補充實務上的技能知識,還是會有機會擺脫22K的困擾,把能力提升至較高階工作層次,才能避免在22K的階層打混仗。

n   累積經驗

能力若提升不易,則也可累積經驗,若無奈只有22K的工作機會,那就把它當作對自己累積工作經驗的投資,接受這份工作為的是累積經驗,以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才不會整日抱怨,工作做不好也學不到東西。只要抱著學習的心態,把薪資差額當作是繳學費,只要能學到東西就等於賺回薪資,等累積足夠經驗,學到一技之長後,就可以順理成章地轉換到較好的工作,就有能力為自己爭取到合理的待遇。

n   調整心態

不要嫌工作太辛苦、距離太遙遠、環境不夠好、層次不夠高或是公司沒名氣,有不少薪資還算不錯的工作卻沒有人願意去做。若是能力提升有限,只要願意調整自己的心態,願意去做這些工作,薪資也會有不錯的水準。不要認為自己是大學學歷,不願意去做黑手或低層次的工作,每個人的聰明才智不同,每項工作都需要有人去做,而只有適合自己能力、符合自己個性的工作才做得長久,

只有高中生的能力當然只領22K

對於22K的現象,雖然政府的政策有瑕疵,企業作法有問題,難道求職的人就一點問題都沒有嗎?

大學氾濫的結果造成了人人是大學生,但卻沒有一般正常大學生該有的程度,許多人在大學鬼混了四年,程度甚至比一般高中生都不如。以前這個族群的人最多就是高中職文憑,會很認真的成為社會基層的力量,但現在人人都以大學生自居,卻有些肩不能挑、手不願提,做不了符合大學學歷的工作,也不願屈就高中職學歷的工作,就只好被自己卡住。不管是32K、28K或是26K以下都不必想,到處都找得到符合條件的大學畢業生,那麼這個本來就是給高中職學歷水準的22K工作,不過就是給了假大學生罷了。

22K可以是別人的藉口,但不可以是自己的

抱怨不能解決問題,現今對於基層、技術層次低的工作機會少,除非自己有本事當老闆,否則只有強化自己的競爭力,去爭取那少數的工作機會才實在,而那些不屬於自己能力範圍內的工作,也不必去在意;或是努力調整自己的心態,認清自己的能力,現在認為差的工作,未來未必不會成為人人欽羨的工作,願意比別人多付出一點、願意比別人多承擔一點,在這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就有機會走出一條路來。

不管22K是如何的令人惱怒,當別人拿22K當藉口而原地徘徊時,自己可不能也把22K拿來當藉口,唯有努力往前衝才有機會殺出重圍,開創自己的人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凌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