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談時應徵者一般都很容易緊張,一旦緊張就很容易失常,就沒有辦法表現出應有的水準,公司往往就此錯失英才。所以面試主管最常見的做法就是叫應徵者「不要緊張,放輕鬆」,但結果經常適得其反,應徵者反而更顯緊張,那要怎麼做才好?

一個認真找工作的人,面試時很難不會緊張。為什麼這樣說呢?有人面試時不緊張的嗎?面試時若是表現得從容不迫、怡然自得,要不是毫不重視這次面試,覺得此工作可有可無;要不就是過度自信,覺得公司能夠任用他,是公司的莫大榮幸。所以正常的應徵者幾乎都是會緊張的。

要他不要緊張,反而會更緊張

愈重視面試的人往往就愈緊張,愈緊張就愈不容易表現出應有的水準,面試主管總要想辦法讓應徵者不要緊張,這樣才能正確的判斷應徵者的實力。那麼要怎樣才能讓應徵者不要緊張呢?當發現應徵者回答時結結巴巴,或是表情僵硬、手腳發抖,最常見的做法就是跟應徵者說:「不要緊張,放輕鬆。」通常這句話說完,都不會有任何效果,應徵者還是繼續緊張,有些人還會更緊張,因為他已經很緊張了,你跟他說「不要緊張」,事實上就是在強調他是很緊張的,已經很緊張了,還被面試主管發現自己很緊張,一直強調緊張的結果,就是變得更緊張。本想讓應徵者放鬆一下,結果適得其反,弄得應徵者不緊張都不行。

「沒關係,不要急,慢慢講,要不要喝口水。」我發現叫應徵者藉喝水來緩和一下情緒,調適緊張壓力,大多都沒有什麼效果。請應徵者喝口水,很少有人會真的去喝水,絕大部分緊張的應徵者都不會去喝水,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他太緊張了。

怎樣才能讓應徵者不要緊張。當你在審視他的能力,在探查他的過去,在懷疑他是否說謊,在觀察他的一言一行,在……,他怎能不緊張?當你跟朋友聊天的時候,你會緊張嗎?當別人關心你的時候,你會緊張嗎?那麼要怎樣才能讓面試變成像朋友般的聊天呢?不只要聊天,同時也要能達到面試的目的,問出你想要的訊息,那該怎麼做呢?

面試當聊天,輕鬆不緊張

當應徵者坐定後,「你是新竹人啊!」

「是」應徵者神情略顯緊張地回答

「新竹城隍廟附近有家鴨肉徐本店,聽說很好吃,常看到電視上有介紹。」

「鴨肉徐在新竹很有名,我很常去,除了鴨肉麵外,米粉也很好吃,尤其是鴨血,推薦您如果去吃的話一定要點。」應徵者看到面試主管聽得津津有味,於是接著說:

「大家都以為城隍廟那家是本店,其實那家是分店,不是本店。本店在附近,由於地點不是很好,所以生意反倒沒分店好,大家才會搞錯了。」

不要面談一開始時就單刀直入,直接詢問應徵者的學經歷等問題,這樣他非緊張不可。所以可以先找個輕鬆的話題,請教他一些生活上的事情、例如他住的地方有哪些知名的景點、好吃的餐廳、當地的名產、特殊的事件…..等等,也就是談一些與應徵者本身能力無關,但他又能侃侃而談的話題。所以如果在面試一開始的時候,先聊些輕鬆話題,面試主管就會顯得比較親近,而且這時如果應徵者講的內容是你不知道的,應徵者就會產生自信,有自信後就會比較不容易緊張。雙方就像朋友一樣,談些輕鬆話題,那麼他又為什麼要緊張。

面談剛開始可以問的東西很多,如果應徵者居住地與公司有段距離,可以問他是怎麼過來的。

「你住在新竹,到竹南有段距離喔!那麼你是怎麼過來的,開車嗎?」

「我是開車過來的」

「會不會很不好找,每次有人來我們公司幾乎都會找錯地方,我們這條路很不好找,要彎進來的時候路標很不明顯,要是開車過來的話很容易會錯過。」

「是啊!我到那個路口時剛好碰到紅燈,原來並沒發現要在這裡轉彎,因為停下來,就左右看看,結果要很用力地找才能發現要轉彎的指示標誌,實在很幸運,剛好被我看到。」

儘量找些生活上的話題是他可以很容易地回答的,這樣一開始就可以讓他降低一些防衛程度。

閒聊過後,接下來總要問一下他的學歷、經歷、專長、興趣…….等等等的吧。好不容易讓他放鬆一些,一回到本題,他馬上就又武裝起來了。那乾脆不要問,一直聊天好了。當然這是開玩笑的,怎麼可能這樣。那該怎麼做?

要繼續用聊天的方式,去問出你要的答案。

要問的問題當然要先準備好,但問的方式與順序卻不可以照本宣科,這樣就像是在審訊犯人,要順著他的話去問,用想了解他、關心他的態度去問,他才會樂意地告訴你。回想看看,我們平時聊天的時候是怎麼聊的,就用同樣的方式來面試。可能一開始的時候會先問對方一個問題,在對方回答的過程中,仔細去尋找你要的答案,或是順著對方的說辭,導引出你的另一個問題,對方再接著回答,如此一來一往,持續進行。要注意的是,從對方回答的過程中若是發現某句話剛好可以接下去問到另一個問題,就要直接切進去問,把問問題的時機化為無形,所以所有你想問的問題,事前要非常清楚,遇到適當時機,配合他的話,換個方式,就可以接著問下去。這時應徵者會覺得問這個問題是順理成章的,就不會覺得是刻意的審問,這樣他就不會緊張,因為他只是在跟你聊天,而沒感覺到是在被面試。

「你說你同時負責這個產品的銷售與行銷規劃,這兩種工作的性質不太一樣,你怎麼那麼厲害,能夠同時負責兩種工作,那這兩種工作的比重如何?」面試主管在聽應徵者說明前一份工作的工作內容時,發現此較不尋常的現象,就用正面的態度去問,誇獎他的能力,讓他能夠很願意的去說明其中的原因。

「行銷的比重比較大,我要規劃產品的促銷方案,協助全省營業據點的銷售,還要跟原廠談,事情真的很多,但台北地區的銷售我也要負責,幾乎所有的事情都要我一個人做,真是累死人了。」應徵者覺得面試主管能夠體會他工作的難處,就把抱怨一股腦的都倒出來。

「你大概能力太強了,你們公司這樣操你,難道沒有助理協助你處理一些事務嗎?」

「我這個產品其實是賺錢的,但公司說我這個產品線每人的營收貢獻比率比公司其他產品低,沒有達到加人的標準,所以就一直都不肯加人。」

「原來是這樣喔!所以你連銷售都要自己來,哇這樣不是快要變成超人了,那麼你比較喜歡銷售還是行銷?」

「老實說,我比較喜歡做業務。我其實很喜歡到外面去跑客戶,並不喜歡待在辦公室處理一些行政事務,但我事情實在太多了,根本沒時間去跑客戶。」

這位應徵者其實是應徵業務主管的職位,履歷上寫滿了業務的經歷,但一問之下,他的業務經驗其實不多,且業績表現也不好。你如果直接問他「請你說明一下過去從事業務的經歷。」他就會回答:「我過去做了兩年的業務,銷售成績都有達到目標,所有業務該做的工作,如新客戶開發、陌生拜訪、產品介紹,訂單處理到收款我都做過。」他沒有騙你,但你就會誤以為他真的很有經驗。應徵者要爭取這份工作,就要盡量的表現他好的一面,因此必然會刻意隱瞞一些對他不利的事情,神情自然就會顯得緊張。

你要對應徵者的經歷感到興趣,從他的角度來看事情,站在他的立場來替他考量,用關心他的態度去問事情,他就會在毫無防備的狀況下,主動地告訴你你想要的答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凌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