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與運氣 人生總是充滿意外,大筆投資常是認賠作收,花小錢買樂透,卻意外中大獎。努力不保證成功,不少人的心聲似乎都是前輩子燒得好香,這輩子還活得比較快活,那麼人生為何還要努力呢?其實,凡事都有努力與運氣兩成分,只是比重不同而已,而真正的問題是,錯把幾乎純靠能力的事情當作決策考量,然後套用到大多是靠運氣的事情上,這才要命。

神巴菲特在十年前與紐約著名避險基金Protégé Partners公司總裁Ted Seides公開對賭,稱ETF(指數股票型基金)長期投資績效會優於避險基金,也就是說巴菲特認為專業基金經理人的長期投資績效將無法打敗大盤

巴菲特選擇了一檔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基金,對方則選擇了5檔組合基金,雙方約定賭期10年,賭金100萬美元,賭局在2017年底到期。而巴菲特在最新給波克夏公司股東的年度公開信中指出,過去9年來他所選的那檔美股指數基金的平均績效為85.4%,而對方所選的5檔組合基金同期績效則為2.9%、7.5%、8.7%、28.3%與62.8%。若以這9年的複合年成長率來看,美股標準普爾指數基金為7.1%,反觀那5檔組合基金僅2.2%,巴菲特是遙遙領先。事實上,避險基金總裁Ted Seides早在2015年2月就已提前認輸了。

所以這個故事是要告訴我們,千萬不要相信投資專家嗎?

不,當然不是,否則又是哪來的股神巴菲特呢?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是,在投資上,注重短期投資效益的投資專家,在長期的表現上,會比完全無刻意操作的大盤表現差。這裡的重點有兩個,第一個是投資市場,第二個是長期。

投資就像射飛鏢

過去從事創投(Ventrue Capital:風險投資)行業時,就發現不管做了多少、多深入的投資分析,投資的結果還是很難預料,經常發生很看好的公司,隔年就掛掉,一些非常不看好,甚至瀕臨倒閉的公司,幾年後卻一飛衝天,其中的關鍵因素,卻是事前完全無法料想到的。

投資命中率簡直比蒙眼射飛鏢還低,這是多麼令人沮喪的事情。其實這一點也不奇怪,大家只要想想,若是遇到產業不景氣,又有哪家公司能夠獨善其身;遇到金融風暴又有誰能夠僥倖逃掉;遇到天災人禍,又有哪個人能夠輕易躲過。在這個世界上,影響投資成果的因素實在太多,且大多都非人力所能控制,舉個誇張的例子,多年前有家很被看好的半導體公司,順利的募到了錢,投資購買了大批設備後,沒幾個月,卻傳出負責人突然去世的消息,公司就此一蹶不振,最後倒閉收場,這有誰能想得到呢。

經營成功之道,常是事後諸葛

如果你有機會深入企業經營核心,知道經營者在做每個重要決策的當下,心中所想、所考慮的因素,就常會發現許多的成功都是歪打正著。而當媒體、雜誌來作相關報導時,才事後諸葛的編織一套有規劃、有組織、有策略的說法,來彰顯自己的能力、凸顯自己有先見之明。

但事實上,不過就只是運氣好而已。否則怎會有那麼多大老闆、大政客,各個都極度迷信算命、偏好風水,甚至都有御用國師,每遇重大決策,必就教於這些國師級的算命大師,但結果呢?原來這些算命大師,很多也只是事後諸葛而已。

我們常會在一些報章雜誌上看到報導成功企業的故事,當自己親身經歷過幾次後,就更能確認,這些企業只有成功是真的,而故事卻是美化過的,關鍵的成功因素則大多是偽造的,真正該感謝的則是「老天保佑」。

如果企業經營真的是這樣,那大家又何必認真努力呢?

能力與運氣

關於這點,我們要回到巴菲特打賭的例子。投資這個領域的風險很大,我們只要看看川普上台後,對投資風向有多大的影響就可以知道,又有幾個人能在美國大選前看出川普會當選的,所以風險很大,也就是說運氣佔了很大的部分。而運氣佔的比重愈大,短期的變異就愈大,就愈會受單一事件的影響,但當時間拉長後,就會漸趨平均值,就能顯出真正的實力。所以巴菲特不做短期投資,只看重長期績效;企業短期的成功不可靠,能夠長期屹立不搖的,才是有真正的本事。

如果來看運動賽事呢?網球是大部分由個人能力決定的比賽,頂尖職業選手在五盤三勝的比賽中會打出六百球以上,使得能力能夠充分發揮,因此,最佳網球選手的排名在幾年內幾乎不會變動。例如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之一費德勒,盤據第一名寶座的時間就高達288週。但是棒球呢?棒球就含有非常高的運氣成分,在美國長達162場比賽的球季中,最強的球隊也很少贏得超過六成的比賽,棒球與網球不同,有太多的隨機因素。

策略投資專家莫布新(Michael J. Mauboussin)在其所著的《成功與運氣:解構商業、運動與投資,預測成功的決策智慧》一書中就對能力與運氣對成功的影響做了精闢的分析。每件事的成功都包含了能力與運氣的成分,只是比例不同而已,但我們最常犯的錯誤,就是把幾乎純靠能力的事情當作決策考量,然後套用到大多是靠運氣的事情上

認清環境

在做任何決策判斷與預測之前,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先釐清到底這件事情的成功,運氣與能力各佔多大的比重。若能力佔成功的比重愈大,則預測的準確率會愈高,愈可以仰賴個別事件;反之,若運氣佔成功的比率愈大,則需要愈大的樣本數,預測則應該仰賴基本比率。

要如何了解一件事是靠能力多些,還是靠運氣多些呢?

很簡單,要知道一件事情是否牽涉到能力,只要問自己有沒有辦法故意失敗就可以了,因為如果會牽涉到能力,你當然可以故意輸掉,所以愈難故意輸掉的,運氣的成分會愈大。

另外還有一個方法就是「能力=眼前結果-運氣」,也就是

能力的變異性=實際觀察到結果的變異性-運氣的變異性

這個公式運用到運動賽事上比較容易,作者以此公式分析了2011年以前的五個球季,得到的運氣比率分別是:美國籃球聯盟12%;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31%;美國大聯盟34%;美式足球聯盟38%;冰上曲棍球聯盟45%。但要將此公式套用到投資經營上難度卻很高,大致上我們可以把一件事情的真正結果與光憑運氣得到的結果相比較,當中的差異,就可以讓我們清楚的了解能力的貢獻。

除此以外,還有一些原則可供參考:

有些活動的因果關係非常清楚,可以重複某個行為,然後得到同樣的結果,這些活動通常其基本結構長久都不會出現改變,且每次都會產生同樣的結果反應,那麼能力就佔較大的比重。

隨著能力提升,表現會變得較穩定,因此運氣就變得更重要。當所有的競爭者的能力都達到一定的水準,差異性不大時,這時只要運氣的稍微差異,就有可能左右結局。

由能力主導的活動,回歸平均值會比較慢;反之,如果運氣成分較高,回歸平均值會快得多。

可以檢視、評估專家過去的預測紀錄,如果專家的預測一直都很一致、準確,能力就是主要的因素。反之,如果專家沒有共識、預測不準,當中通常牽扯到許多運氣成分。

還有就是若運氣的成分愈高,大家的表現就會愈平均。

如果成功是出於機率,那就專注在過程

當面對的環境是能力影響不大,成功多靠運氣時,難道我們就只好聽天由命,無所作為嗎?

當面對一對一競爭時,如果你佔上風,就要想辦法讓事情更單純;如果你處於劣勢,就要設法讓事情變複雜。要試著簡化互動,把重點放在能力上,讓事情變得愈單純、規則愈簡單,就愈能發揮能力,減少運氣的影響;把規則複雜化、拉長戰線增加戰場數與競爭點,避面正面衝突、增加機會就愈能增加運氣的影響。

當成功是出於機率,那麼要維持長期的成功,過程就變成唯一可努力的地方,因為長期而言機率會回歸均值,而呈現出真實能力。所以,要維持長期的成功,唯有確保過程是好的,才有機會有效達成。其實,無論在什麼領域,每個人的能力都會有差異,但只有能力最強的人,才會有連續的好表現

書籍資料

■  書名:成功與運氣:解構商業、運動與投資,預測成功的決策智慧

■  作者:麥可.莫布新(Michael J. Mauboussin)

■  譯者:陳冠甫

■  出版社:天下雜誌

■  出版日期:2017年31

 

註:此篇應天下雜誌邀約,分享新書心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凌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