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櫃成功即刻破功 來源: Stefan@flickr,CC BY-SA2.0 沒有哪位員工不希望自己的公司是家上市櫃公司,身為一家上市櫃公司的老闆或員工走路也比較有風。上櫃成功,除了易於向大眾募資,增加知名度,還可提升公司地位,甚至跟銀行談的融資條件都會比較好。但為何有些公司上櫃後,卻立即豬羊變色,不但募資沒著落,名聲沒提升,還落得眾叛親離,損失慘重呢?

家奇怪的公司,總經理積極地想讓公司上櫃,員工也同樣希望自己是上櫃公司的員工,唯獨全體董事中,找不到一個人是贊成公司上櫃的。

是公司體質不好嗎?不是,公司每年EPS賺個幾元是沒有問題的;是產業沒前景嗎?也還好,好歹公司產業也屬於當今熱門的科技行業;那是董事們太保守、沒概念嗎?那就更不是了,公司大多數董事還同時兼任其他上市櫃公司的董事,怎可能對上市櫃沒概念。那到底董事們又是為何不願意公司上櫃呢?

為何要上櫃

檢視公司的各項狀況,完全符合上櫃規定,也請輔導券商來評估過,上櫃應該沒什麼問題,既然條件都符合沒有問題,總經理當然是堅持公司要上櫃,就只好與董事們一直爭執不下。

其實董事們反對上櫃的理由並不複雜,從董事問總經理的一個最簡單也最基本的問題,就可以知道:「你要公司上櫃的目的是什麼?

什麼?這麼簡單嗎?所有企業希望上市櫃的目的,不就是為了要募資、提升公司地位與增加知名度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有什麼困難的!

但是,總經理的答案,就是說服不了董事們。

如果說公司要上櫃的目的是為了要募資,這可是笑話了。因為公司帳上閒置的現金,就遠遠超過營運上的需求,而且,未來也沒有重大的投資計畫。嗯!應該這樣講,公司所屬的行業是靠智力賺錢的,需要投入的是人才,沒有機器、設備、廠房、土地等的重大資本支出,所以根本沒有資金的需求,因此募資這個答案,可是根本就不成立。

那上櫃的目的是為了提升公司地位與知名度囉,嗯!這個答案也同樣有問題。因為公司的客戶不是普羅大眾,而是規模極大的高科技公司。也就是說公司的目標客戶是屈指可數的,而且檯面上看得到的大公司、產業龍頭都已經是公司的客戶了,要提高知名度幹嘛呢?對於爭取客戶幫助其實不大。況且目前的上市櫃公司已上千家,數量實在太大,如今再多一家上櫃公司,又有誰會知道。

其實,總經理說不出口的上櫃理由,說穿了,只是要給員工一個交代而已。公司雖然獲利不錯,但成長性不大,總經理每年畫大餅說公司未來會是如何、如何的好,會有多大、多大的發展,卻從來未曾兌現過,導致優秀人才陸續求去。要激勵員工、要留住優秀的人才,再沒點吸引人的績效出來,大家都快等得不耐煩了。要解決這個困境,最簡單的作法,就是上櫃。每位員工都希望公司能上櫃,就能有薪資以外的高額獲利,這才是總經理真正要上櫃的原因。

這個理由難道董事們不知道嗎?這怎麼可能,就是因為知道,所以才反對總經理上櫃的提案。雖然董事們早把上櫃的後果一一跟總經理說明清楚,但總經理始終無法接受董事們的說法。上櫃明明是公司向上提升的表現,怎會有什麼壞處,甚至還會不利經營,這怎麼可能,一定是董事們故意編來騙總經理的。

被迫要上櫃

總經理的主張深得民心,畢竟沒有哪一個員工會反對公司上櫃的,就像是政府的政策買票一樣,沒有人民會不歡迎的。這情況搞得董事們很難跟員工交代,事實上有些理由董事也不便跟員工說明,最後董事長凹不過總經理,只好狠下心來同意上櫃,只是醜話說在前頭,上櫃後一切尊重市場機制,後果要總經理自行承擔。

接下來開始積極進行上櫃規劃,而輔導券商問公司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你們公司資本額這麼小,才三億元左右,萬一上櫃後受人覬覦,很容易就會被人給惡意併購掉,這麼辛苦創立的公司,三兩下就拱手讓人,你們真的能接受嗎?

當然啦!如果股權不過度分散,要吃掉你們也沒那麼容易。」券商補充說:「只是,若是股權過度集中,就又失去了上櫃的意義,所以是否要上櫃,你們真的要想清楚。

這個問題董事們事先都很清楚,只是事到如今,就只好硬著頭皮,繼續往前衝。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公司很快的上了興櫃,緊接著轉上櫃,看起來一切都很順利,員工也很興奮。上櫃的掛牌股價十幾塊錢,雖然不很亮眼,但以公司的EPS來看也勉強說得過去。只是,令人欣喜的陽光只是乍然一現,烏雲很快的就遮住了陽光,接下來就等著雷聲大作了。

交易清淡

公司股票上櫃後交易清淡是可想而知的,公司缺乏題材,法人沒興趣介入,股本太小、流通太少都是關鍵原因之一,股票想買買不到不打緊,就怕想賣卻賣不掉就要命了。法人沒興趣,散戶也莫宰羊,對於這檔股票,媒體沒興趣報導,法人沒意願推薦,散戶無處得知訊息,自然乏人問津,所以唯一會提出交易的就只剩下——員工了

員工希望公司上櫃,不為別的,就只為了能夠逢高出脫。忍了那麼多年,終於等到公司上櫃了,還不趁高價賣出,只是等了半天,股價始終文風不動,是要等到何年何月啊!

員工大多現金不豐,買車需要用錢、結婚需要用錢,許多急事、想做的事都需要用錢。沒有現金就只好賣股票,價格雖然不高,但只要比自己的持有成本高,就趕緊賣吧!只是問題是,你想賣,還沒人想買哩!

全世界唯一有理由會買公司股票的,不是別人,正是這群當初極力反對上櫃的董事們。但是,他們也沒興趣買。

當初,醜話早就說在前頭了,會「尊重市場機制」。董事們沒義務去買回自家股票,他們早就料到公司上櫃後的唯一交易,就是董事買回員工持股,這有什麼意義。當初給員工持股就是希望員工能對公司有參與感、認同感,把公司當自己的,現在卻要努力的買回員工持股,這不是莫名其妙嗎?所以,董事們,堅持不買回。

跌破票面,喪失民心

市場幾天才偶有一次張數個位數的交易,缺錢的員工急了,怎知道股票會賣不掉,心一橫,立馬降價求售,股價一降,就連沒賣的員工心裡也跟著急了,賣壓於是湧現,股價只好更低,沒多久,股價正式跌破十元票面。於此同時,員工對公司的信心也跟著跌破,期待接著破滅……

跌破了十元,賣壓稍緩,畢竟不缺錢的人沒必要追高殺低,但缺錢的人可就不同了,股價只好持續緩步下跌,一路來到了六塊錢,這才算止住。

這場上櫃秀員工成了最大輸家,花錢買了公司股票卻要賠本賣出,沒賣的員工心裡也不好受,畢竟帳面上仍是虧損,怎知挺公司的下場會是如此。以前還以為公司不錯,只是不夠好而已,現在卻很難再去欺騙自己。剛上櫃的時候見到家人或朋友就很興奮的告知公司上櫃了,現在遇到人則是難以啟齒,更怕別人問:「你們公司現在股價如何?

名聲更糟,競爭更難

上櫃後,公司名聲不升反降,一家股價六元的公司,你要你的客戶怎麼想,該不會要擔心會不會快倒閉了吧!上櫃後公司財報公開,就像穿件透明的衣服,身材怎麼樣,讓人一眼看光光。更糟的是成本結構也讓人看光光,還有公司有哪些大客戶、哪些大供應商也同樣讓人看光光。

公司又不是實力有多強,這樣的把內幕攤在陽光下,競爭只會更加的困難,競爭對手對你瞭若指掌,而自己看對方卻在五里霧中;此外,大客戶要砍價錢也更容易了,因為自己的毛利數字隨時掌握在客戶手上,這樣,怎麼可能談得出好價錢。

這個後果完全在董事的意料之中,卻完全超乎總經理的想像之外,這回換總經理傷腦筋了,最後不得已只好狠下心來,讓公司下櫃,並同時撤銷了公開,遍體麟傷的回到了原點。所不同的是,公司元氣傷了大半,員工也走了大半。

更上層樓

數年之後,又有另一家公司想要上櫃,這回的上櫃理由就更令人費解了。

公司老闆突發奇想,事前毫無任何徵兆地,突然對全體員工宣布公司要開始進行上櫃規劃,全體員工是一片歡騰,只是為何要上櫃卻完全沒有交代,為何能上櫃也隻字未提。

雖然公司狀況也大致符合上櫃申請標準,但公司去徵詢輔導券商後,差點沒把券商主管給笑得摔倒在地,但想必也一定因強忍不笑而受到嚴重內傷。券商主管只簡單回了一句:「你們先把累虧彌補完了,再開始規劃上櫃都還來得及。我請我們承辦人員先寄給你們相關資料,你們看了後再說。

這個誤會可大了,原來上櫃的標準還真低啊!甚至有累積虧損的公司也照樣能申請上櫃。只是,不要把申請標準誤會成通過標準就是了。就像大學聯考一樣,即使高中沒畢業,也一樣能依照同等學力認定標準報考大學,但不代表就能考得上。

上市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正常狀況下,上市櫃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募資,公司發展需要大筆的資金,靠自己慢慢賺,只怕緩不濟急,為免動作太慢,市場拱手讓人,經營者犧牲持股比率,引進眾人資金,共擔風險,達成經營策略,利潤共享,互蒙其利。

營運規模擴大,風險也隨之加大,不少經營者未必願意將自己身家全數投入,適時地引進大眾資金,也是降低營運風險的方法。相對的,有些風險低、利潤高的行業,即使需要資金,很多老闆也不願意上市櫃,好賺的生意自己來就好了,哪有分人的道理。只有當利潤下降、風險升高、競爭激烈了,這時才會想到上市櫃,其原因無它,就只為了好賣股票,隨時可以獲利了結,移轉風險罷了。

上櫃不是能上就好,重點是股票要能流通,股價還要好,否則就是自曝其短,自我受限,最後作繭自縛。有不少老闆把上市櫃當成經營企業的階段性目標,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卻經常不清楚自己為何要上市櫃,或是上市櫃的目的為何?企業上櫃千萬不要為了虛榮、為了面子、為了滿足員工要求而勉強上櫃,沒有真正需求、不具真正實力、未達合理條件,最後受害的都只會是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凌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