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就像刮刮樂,刮得愈多,機會愈大 來源:Hsu Luke@flickr,CC BY SA 2.0 找工作不是公平競爭,也不會機率均等;面試主管未必是公正的裁判,也不必然有識人之能。出身名校的面試主管容易迷信高學歷、名校生,而學歷不佳的面試主管,特別容易欣賞只要有能力,何必有學歷的同路人。所以找工作就像刮刮樂,刮得愈多,機會愈大。

得以前考研究所的時候,發生過不少有趣的事情。想考的企研所總共有十幾所學校有設立,但令人傷腦筋的是,不但考試時間各不相同,距離也很不同,就連考試的科目也有些不同。最後幾經考量,選擇了三所距離適當、時間不衝突、考試科目相近的學校來報考。

走出第一間學校的考場時,身旁人聲雜沓,赫然發現來報考的人數還真多。想要被錄取,至少得名列前二十名才有希望。現場人數算一算,哇!要打敗的人可真是不少,心裡不禁打了個寒顫。到了第二所學校,抬頭四望,咦!怎麼許多人都似曾相識,大家還真是有志一同,選擇都一樣。最後來到了第三所學校,唉呀!這下可糟糕啦!怎麼又遇到同一批人,大家的想法怎會都一樣。自己成績又不是太好,看起來高手應該都在這裡了。這,哪有可能考得上啊!

班上同學則發生更詭異的事情,成績最爛的人竟考上國立名校研究所,這怎麼可能!仔細一問才知道,原來他早已拿到考古題,也查到誰是這次的出題教授,還把該教授平時期中、期末考的題目全都弄到手。就在考前一週把解答背一背,竟就這麼考上了。

找工作跟上述的情況也很雷同。同樣的職位,每家公司開缺的時間不同、要求不同,甚至工作內容也不盡相同,有時還差距很大。要找同樣職位的人很多,尤其是剛畢業的新鮮人,大家同時起跑開始找工作,而每家公司的職缺有限,且大多都只有個位數,若每個人都去應徵這些工作,那你想,自己能有幾成勝算?好吧!就算排除其他學校的人,也不要算已出社會的人,就只算自己班上的同學,你認為自己有多大的可能被錄取?

很難吧!找工作真的很難吧!其實也未必。

擴大範圍

首先,為什麼一定只去擠熱門公司的職缺呢?多找一些普通的公司、知名度較低的公司,搞不好很少人發現這些職缺,競爭對手就會少很多。

或是找一些地點沒那麼方便的公司,有不少人就是懶得跑太遠,或是不願到偏鄉上班,競爭對手又可以少一些。

再或者不用那麼急,時間拖長一點沒關係,不是每家公司都會配合畢業季節來招募的。大部分公司是當有人員離職時才會開缺,所以即使畢業後過段時間,還是可能會有許多職缺跑出來,當別人都已經找到工作時,新出來的職缺,競爭者就會少很多。

有效準備

有趣的是,同樣的職缺名稱,工作的內容卻可能完全不同,這是一般社會新鮮人很難想像的。所以在還沒去面試前,很少人能夠預知該準備些什麼,還有就是許多職稱是沒幹過那行或是沒接觸過的人,很難想像得出到底要具備哪些條件才能勝任。

就像同樣是找會計的工作,有些公司因為委託會計師事務所記帳,所以只要找個能整理資料、會Key in 的人就好;也有些公司是自己記帳,且小公司會計可能只有一兩個人,所以什麼都要會;若是遇到大公司或上市櫃公司,對會計的要求會嚴格許多,且會計單位可能就有數十人,所以每個人只會負責一小部分,就會對會計的某特定範圍特別要求。

同樣的,應徵MIS人員時,經常差異也很大。有些公司的MIS只需要維護電腦正常運作,了不起就是灌個作業系統或是做個簡單的維護,當電腦真的壞了時,別擔心,送修就是了;但有些公司的MIS卻是要懂網管,要能建構整個網路,還要能防毒、防駭;也有些MIS是要會寫程式的,就更別提每家公司用的程式語言可能各不相同,還有資料庫系統可能也都不一樣。所以若是搞不清楚狀況,面試就只會做白工而已。

要做好準備,就要針對要應徵的公司與工作去了解,就像考試去找考古題與確認出題教授是一樣的。因此最基本的就是要仔細研讀公司所刊登的求職條件,再來就是上網查詢,現在相關網站或討論區非常多,甚至連薪資都查得到;再不然就是打電話或寄E-Mail去請教應徵公司的人資單位,只是人家未必有空理你就是了。

機運不可少

找工作不是公平競爭,不管是何理由,只要雙方看對眼,一切就夠了。

真正很懂得面試的主管,其實不多,有些資歷較嫩的主管甚至比求職者還更害怕面試。就像開會當主席一樣,沒經驗的人當起主席,壓力要比當與會成員還要大。社會新鮮人求職面試遇到這類面試主管的機率,有時還不低,只是這時是福是禍,就很難預料了。

肉腳的面試主管,因不太會面試、不太會看人、不太會問問題,所以經常是遇到談得來、看得順眼的就錄取了,或是遇到與自己相像的也錄取了。最常見的就是遇到自己的學弟妹、同鄉,或是成長背景雷同,以及外型、穿著、打扮、品味相類似的,通通都可以當成錄取的依據。

我們常可以看到,名校出身的面試主管容易迷信高學歷、名校學生,而學歷不好的面試主管,就不相信學歷那一套,特別容易欣賞只要有能力,何必有學歷的同路人。

所以不見得客觀條件差的人就一定比較難找到好工作,有時王八看綠豆,就是瞧對眼了,誰也不知道。

自信最重要

工作找久了,面試屢試不中,對自己傷害最大的就是「自信」。失去了自信,面試幾乎就沒有成功的機會。只要幾個月找不到工作,自信就會開始慢慢流失,當自信的水位低於警界線時,就會開始自暴自棄,反而讓自己更沒自信,就會離錄取愈來愈遠。也就是說愈是找不到工作,大家在做的事情,竟然不是如何增加自己被錄取的機會,而是讓自己更加遠離錄取的行列。

我們該採取的態度是,把每次面試都當成了解職場、了解工作、了解自己的過程。不管面試結果如何,都可以請教面試主管關於工作內容、所需技能,以及自己的表現如何。那麼每多一次面試機會,就能讓自己更加了解工作內容、自己適合哪些工作、自己還缺哪些,所以在下次面試前,就可以盡快加強這些不足的地方,每天都在進步,等到機會來了,就有機會找到比過去更好的工作。

勤能補拙

其實找工作就像刮刮樂,條件好的人刮的是中獎率高,容易得大獎的刮刮樂,而條件較差的人,刮的則是中獎率較低但未必沒有大獎的刮刮樂。如果你刮了幾次都沒刮中因此就灰心喪志,放棄了,其實很可惜。因為事實上,只要擴大範圍,持續不斷的多試幾家,努力研究,好運很可能就會在下次出現。

找工作想要成功,就要勤寄履歷,要認真的針對每次應徵做好事前準備,而且條件愈差的人,愈需要勤勞、愈需要更充分的準備。大家捫心自問,自己有沒有確實地做到這幾點,若是沒有,又是哪來的抱怨權利。

改變體質的時刻

知名的Goolge創辦人布林(Brin)和佩吉(Page)一向堅持,必須知道所有應徵者的大學入學成績及畢業成績。他們認為,入學成績代表潛力,畢業成績則代表成就。但經過Google內部研究,卻發現這些成績與工作表現無關。

出社會開始工作的階段,在人生中,就像是女人懷孕生子後開始做月子,是一個改變體質的關鍵時刻。即使過去身體狀況不好,只要把月子做好,就可以去病除害、改善體質。

所以,既使在求學階段沒有盡如人意,沒有關係,只要好好地把握這個時刻,就有機會扭轉乾坤、後發先至。只是條件是,你必須願意努力、必須願意全力投入、必須願意充實自己、必須願意勇敢去做。

這是一個轉折的開始、改變的起點、重新出發的機會。你,怎可不全力以赴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凌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